洮硯亦稱洮河硯。其料取于甘肅卓尼(唐屬洮州)一帶洮河深水處。洮硯因其石質細膩,紋理如絲,氣色秀潤,發墨細快,保溫利筆,北方為貴重,宋時已經稀少,解放后又恢復了生產。自唐代成名以來,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、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。如宋代趙希鵠曰:“除端、歙二石外,唯洮河綠石,北方貴重。綠如藍,潤如玉,發墨不減端溪下巖。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,非人力所致,得之為無價之寶”。晁無咎《硯林集》中有詩并銘:洮之崖,端之谷,匪山石,唯水玉。不可得兼,一可足溫。然可愛,目鴝鵒,何以易之,鴨頭綠。金代元好問曰:王將軍為國開臨洮(今卓尼),有司歲饋,可會者,六百鉅萬,其于---得用者,此硯材也。近代“老坑洮硯”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,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、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。洮硯的稀少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少、難采集,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(1175年)就已斷采,如今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于得到千年的古董。宋初,王陬(zōu)收復洮硯石材產地洮州(今屬甘肅省卓尼縣),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,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,只有皇朝高 官、文豪富商能夠擁有,百姓只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。趙希鵠《洞天清祿集》:“除端、歙二石外,唯洮河綠石,北方貴重。綠如藍,潤如玉,發墨不減端溪下巖。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,非人力所致,得之為無價之寶?!笨梢婁幚峡影l墨不弱于端硯老坑(即下巖),但采集難度更大、石料稀有、更難獲取。郭培元《論洮硯》:“世人知洮硯之妙,至有勝端歙之處。自宋以后名隱而不顯者,因地處邊陲,得之不易,兼無專書著錄之故,非才不良也,誠為憾事”。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、歙,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漸絕跡,得之不易。洮硯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場上尤為明顯?!陡拭C洮硯志》記載:“凡物產于舟車交經之區,則其名易彰,而播易遠(諸如端、歙)。產于梯航難及之鄉,則其名不彰,而播不速,物因有幸有不幸歟!隴上鄙處西北(諸如洮硯),關山險阻,而彼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,實不幸產于斯土,則其名不若端與歙之彰,其播之不若端與歙之遠且速,自不待論,此洮石之一厄也。雖然,龍泉之劍,不能長埋于豐城,卞和之璞,不能久委于荊山,天之生材,必有其用,而況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,足為文房之至寶,足供秘閣之清玩者哉。用是雖產于隴上,前賢頗已歌詠,惟斷章遺句,終不敵端與歙之專書記載,故雖有耽嗜硯石者,言及洮石之音聲色澤,終屬茫然。遂使市者以贗冒真,而洮之實不見,購者以贗為真,而洮之名不振,職此之故,雖有超類軼倫之質,竟不能與端、歙之石爭短長于文房?!睍性敿毥榻B了洮硯從來都不弱于端硯、歙硯,只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,地勢險要開采難度大,歷代戰亂破壞較大,導致石材幾近枯竭。市場流通劣質石材,以次充好,以贗冒真,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,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。1、稀少。 崆峒山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,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。屬泥盆系中水成巖變質的細泥板頁巖石,礦帶運動復雜,很難形成巖石層,儲量極少。礦藏量經千年開采,幾近枯竭,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、懸崖大壑、氣候多變,采集難度極大,比端硯、歙硯更為難得。希鵠《洞天清祿集》:“除端、歙二石外,唯洮河綠石,北方貴重。綠如藍,潤如玉,發墨不減端溪下巖。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,非人力所致,得之為無價之寶?!?、隨著文化回歸,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,使用、送禮、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,洮硯作為---四大名硯之一,市場也在逐漸擴大。3、市場供應緊缺。
市場上98%以上都不是老坑石,多以假亂真,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,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。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,石料越來越少,今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。端硯其材料取于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(又稱斧柯山)因其“體重而輕,質剛而柔,摸之寂寞無纖響,按之如小兒肌膚,溫軟嫩而不滑”且有不損毫,宜發墨的特點。自唐代問世以來,端硯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。加上紋理綺麗,各具名目,加工技藝亦愈紛繁,地位越來越高,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,長盛不衰。歙硯“歙硯”的開山祖是易硯。據史料記載,易硯始于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。到唐晚期,易州的奚超父子繼承松煙制墨的技藝,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創制了“易水硯”。后來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后主的賞識,被授予“墨官”,并賜姓李,后因避亂,移居安徽歙州,成為“徽墨”、“歙硯”的開山祖。然而易水古硯亦久盛不衰,名揚中外。其料取于江西婺源縣(唐屬歙州)龍尾山一帶溪澗中,故又稱之為龍尾硯。其石堅潤,撫之如肌,磨之有鋒,澀水留筆,滑不拒墨,墨小易干,滌之立凈。自唐以來,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。這就是硯臺。澄泥硯澄泥硯,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。其制作方法是: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,摻進黃丹團后用力揉搓,再放入模具成型,用竹刀雕琢,待其干燥后放進窯內燒,后裹上黑臘燒制而成。澄泥硯的制作始于晉唐時期,興盛于宋朝。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,易發墨,且不耗墨,可與石硯媲美。澄泥硯的顏色以鱔魚黃、蟹殼青和玫瑰紫為主。唐時,虢州(今河南靈寶縣南)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,在現代,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、河北鉅鹿、山東青州、山西絳縣、湖北鄂州、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。